一、文旅背景
1、疫情后市场渐进式复苏
2023年文旅行业虽然进入平稳恢复期,但市场总量距离预期仍有较大差距,与2019相比仅个位数增长。
2、政策扶持连同市场机遇
2023年,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发布文旅行业重点(重大)项目名单。整体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,市场主体也从“开发”角色逐渐转为“运营”角色。
3、科技融合推动创新发展
在数字化、智能化的大背景下,文旅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。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、人工智能(AI)等新技术的应用,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。企业为了抓住这一趋势,不断投入研发,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,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。
4、消费降级引领行业变革
大环境冲击下,人们消费意愿及储蓄意愿均上升,随之而来的价格敏感度也在提高,理性消费增加,个性需求见长,服务质量提高,所以短途周边游备受青睐,大家都希望用最少的钱拿到性价比最高的文旅体验。2023年,综合中秋国庆8天,200-300元档的酒店平均入住率最高,为57.2%。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长假出行的主要选择。
5、跨界合作带动资源整合
文旅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其他行业的关注。许多非文旅领域的企业通过跨界合作,进入文旅市场,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模式。同时,文旅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也在加速进行,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,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竞争力。
二、文旅趋势
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(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)发布的《2023年旅游经济回顾与2024年展望》,202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、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和6万亿元,入出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2.64亿人次、1070亿美元。
1、区域旅游、协同发展
长三角、京津冀、成渝、东三省等地将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、目的地和中转地,发挥繁荣阶段旅游经济火车头和压舱石的作用。
比如,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,川渝两地将合力建设一条文化旅游带,共同推出主题线路,打响成渝古道品牌。
还有,黑吉辽东三省的冬季旅游建设,三大省份合力建设冬李文旅带,一并推出主题线路,打响冰雪冬季品牌。
2、业务形态、不断涌现
2023年 Citywalk、淄博烧烤、村BA 等文旅新业态的走红,体现了游客对于以各种形式体验在地文化的需求。
2024年,预计价格合理、接地气、有特色的文旅项目将更受欢迎。此外,老年旅游市场、观演市场、国潮旅游产品也将特续升温,文旅新平台和新模式将颠覆传统的营销方式,签证政策调整和航线增加将推动出入境旅游的增长。
3、人工智能、内容井喷
当前市面已涌现多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,提高了创作效率,也突破了创作边界。国家文创实验区正在加快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赛道,引导技术企业与文化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发展,鼓励该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,赋能文化产业发展。
4、定制服务、情感共鸣
在2023年,寺庙旅游、有风的地方、反向旅游等现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情绪正逐渐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消费动力。它不仅左右着消费者的决策,更重塑了旅游的方式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自己的情绪买单。
由此可见,在“消费降级”的大背景下,无论是产品的定制还是服务的专业化,情绪情感价值的体现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。
三、文旅方向
1、真诚听劝、发疯配合(明确用户需求)
从2023年的“听劝”到24年开年的尔滨大爆,有人说文旅出圈的三个要素是:发疯、听劝、秀真诚。
的确,从品牌角度来说,这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,只是之前可能是从市场来分析用户的需求,只是现在用户可以将声音直达品牌方。
听人劝,好饱饭。尔滨与用户的线上的沟通到线下的落实,让大家都看到它的真诚。同样,各地文旅局长也都纷纷效仿。所以足见24年必是一场听劝大战。
2、科技创新、互动升级(提升自身硬件)
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将与文化旅游相结合,打造出更加多样化、互动性强的体验方式。
例如:游客可以通过VR技术参观博物馆的珍藏文物,感受身临其境的历史盛景;AR技术可以让游客与虚拟角色互动,参与到剧场演出中,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沉浸感。
3、挖掘自身、业态创新(精准自身定位)
业态创新能够强化文旅融合的内生动力,从度假到“住假”。同时以旅游化方式多纬呈现自身文化符号,形成适合自己的文旅融合新业态,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动力。
比如:杭州亚运会的“体育旅游”,哈尔滨的“冰雪经济”,包括贵州正在进行的元宇宙旅游、体育旅游、康养旅游、文化IP、非遗文创、沉浸式文旅等业态。只有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。
4、玩的新潮、玩的精专(创新自身玩法)
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表示:“科技、文化、艺术、教育、创业创新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动能。”正是各行各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激发出旅游的无穷魅力。当我们的旅行目标从“去哪玩”变成了“玩什么”,一个新旅游时代的大幕正在绥缓拉开。
玩得新潮、玩得精专,比抵达一个目的地浅尝辄止更吸引年轻人。目的地和景区也紧跟这一趋势,充分结合自身特色,不断在“老地方”玩出“新花样”,成功“圈粉”新一代旅行者。